">
中国始终格外的重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逐步实现了从追踪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成长为世界上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科技力量薄弱。随着科教兴国等战略深入实施,科学技术事业蒸蒸日上。2023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超3.3万亿元,自2013年起变成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与GDP之比为2.64%,超过欧盟国家中等水准。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724万人年,比1991年增长9.7倍。
2023年末,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学技术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首位,目前高新技术公司数超46万家。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技术难题和国际封锁,中国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首创成果,举国振奋。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动,创新引领作用凸显,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3年的第12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蝉联世界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水平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2013—202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7%、10.3%。
截至2023年末,已培育421家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2023年“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73%,比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