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机器人案例分享---汽车整车厂&零部件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易游yy米乐:新“起”点“布”未来南通崇川:“智”造激发“新动能”让传统制造业提档升级

来源:易游yy米乐    发布时间:2025-06-20 19:34:30
今年崇川全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明确,坚持先进制造

详细信息


yy易游体育平台:

  今年崇川全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明确,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加快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扛起主城担当。崇川,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主城区,百余年前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而今更是活力迸发、百舸争流,总实力在2023赛迪百强区榜单上排名第37位,一大批传统制造业在数字赋能下插上“智慧翅膀”,实现提档升级,焕发全新动能。

  走进位于崇川区永兴街道的大生集团“智慧纺纱工厂”,只见偌大的厂房干净整洁,仅有数十名工人巡检,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转,AGV 无人驾驶物流小车有序行驶,机器上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信息,上传到智慧纺纱综合管理平台做数据分析,由“智慧大脑”一屏掌控。“全程智能化,用工少、产能高、质量好,现在1人顶过去20多人的工作量。”在一线年的“智慧纺纱工厂”副主任夏晶介绍道。

  “千人纱,万人布。”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行业一直是用工大户。大生集团是中国最早的棉纺企业,一百多年来秉持“创新不止、‘生生’不息”的首创精神,不断探索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率先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2015年,建成国内首条全流程全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车间,运用5G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运营智能化、装备智联化、制造数字化,将传统模式下高达600人的万锭用工减少到10人以下。自“智慧车间”投入试运行后,现场工人降低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5%以上,整个厂区化身一座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引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黑灯工厂”,不但成为工信部和发改委认定的“十四五”全国第一个“智慧纺纱工厂”,树立起新的行业示范标杆,更是引领了全国纺织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潮流,促进了纺织行业迈入高水平发展的快速轨道。

  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崇川区天生港街道辖区范围,这里的1号生产车间拥有16条智能生产线,开足马力日产单丝可达15吨。公司CEO马海冬深有感触地说道,“公司创业伊始,1条生产线需要两个工人在现场操作,劳动力成本很大。是政府扶持我们加快‘智改数转’,实现从‘机械制造’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转变。目前,我们3个工人能操作5至8条生产线,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产能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近年来,在天生港街道的牵线帮助下,新帝克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四驱协同合作机制,加快对接高校,引育新材料产业领军人才队伍,设置单丝研究院,不断的提高产品研制能力,聚焦生产设备智能改造和数字一体化线上管理,全方位对标国外先进企业,实现了产品生产自动化、产品检验测试数据化、报警分析及时化、数据分析可视化。

  如今,新帝克的单丝产品细分数量多达上万种,先后开发出一系列导电、耐高温、抗菌、阻燃单丝产品,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首席,并于2021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行业细致划分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围绕聚合物改性、特种功能性单丝和生产设备研发三个方向,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取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科技支撑等科技项目二十多项,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9项、市厅级科技奖8项。

  沿九圩港而建的陈桥工业集中区建设于2006年,曾获评南通市十大示范园区,年园区工业销售额近50亿元,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早期的粗放式发展导致园区存在亩均贡献低、发展动能弱、安全管理乱等传统制造产业通病。为此,陈桥街道抢抓科学技术创新机遇,开展工业公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不断强化智慧赋能数字驱动,让老园区焕发新生力,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今年走出的技改升级之路正是其中代表。

  引进大型激光切割器等新设备,淘汰原有低端的结构类产品,延伸扩张船舶尾气脱硫系统等新能源产品生产线……今年,南通远洋船舶配套共投入1500万用于技术改造升级,二车间新引入智能生产线相当于增加了其大连分公司一半的产能。“这轮技改升级预计可将企业年产值提升到一亿元。”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综合管理科科长、高级工程师丁亮介绍说。

  在当前“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南通远洋船舶配套还以“高技术、轻资产”为导向,全力打造“高效率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专业化船舶技术装备企业。通过加强核心研发人才的培养、新能源产品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项目研究成果转化,承接了系列脱硫塔项目订单,实现脱硫业务的新突破,研发出船用双燃料锅炉等节能环保产品,参与相关国家级环保科研项目,在优化产能的同时逐步的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赋能重工造修船主业。

  “制造业高水平发展核心在强企、出路在创新。”得益于制造业“智改数转”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已成为崇川区高水平发展的强支撑。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崇川规上工业公司中高新技术产业公司数占比 42.3%、较去年同期提升2.8 个百分点,产值占比 61.8%、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位次。面对高水平发展的时代需求,南通市崇川区坚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龙头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十大工程,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持续推动制造产业提档升级,瞄准“高精尖”,实现新发展,向现代制造业“蓝海”深入。(张悦、於晓亮、施文娣)


取消回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