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临港区正迎来一场智能化的革命,尤其是在钢铁行业,华兴源的智能海工船板制造及现代化智能仓储物流供应链项目的启用,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了高科技和传统产业的完美结合。这一个项目不仅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行者,更为临沂的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点击开启的那一瞬间,记者走入了这个正在建设中的智能化工厂,耳边是机器的轰鸣声,眼前是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机房里,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一个操作环节的数据,焊装车间火花四溅,满眼都是现代化的设备。这一切,无疑是技术进步对传统钢铁行业的一个巨大挑战与机遇。
智能仓储系统是华兴源的核心亮点,项目总经理王永双介绍,该系统的引入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并降低了误差率。他们把成熟的上海宝山基地智能仓储系统运用在这里,所有货品信息都通过中央系统实时同步,操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输入指令,智能行车系统就可以完成货物的存取和盘点。
与传统仓储相比,这一个项目采用了三层立体设计,结合了智能化行车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货物的精准定位与实时监控。仓储面积达1万平方米,能够容纳8到10万吨的货物,效率提升超过三倍,实在让人惊叹。
除了仓储,华兴源在物流方面也有相应的创新。他们推出了“自助办单系统”,利用微信公众号提供无纸化操作,司机只需在手机上完成身份识别及订单绑定,便可直接前往装货区。这一改进使整一个流程变得更简单、快捷。通过数据追踪,客户可随时掌握货物状态,服务体验可谓是进一步提升。
“科技的应用让我们的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效率却大幅度上升。”自助办单中心的李敏如是说。传统的繁琐程序被一键轻松搞定,时间节省下来,更多精力可以投入到产品质量的提升中。
在设备方面,华兴源引进了国内顶尖的预处理设备和开平生产线,这些新设备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钢材质量的提升。单项预处理设备年解决能力可达40万吨,确保了钢材防腐性、质量等各方面的行业领先水平。开平生产线则以高强度设计为特点,满足了未来十年国内市场的高精度、高强度板材需求。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华兴源钢板的年吞吐量目标已定为100万吨,生产加工量达45万吨,且每年预计产值高达40亿。产品不仅供应国内的造船、电力行业,更是逐步开拓到东南亚市场。这样的成果让人期待临港区未来的广阔市场前景。
临港区的支持助力华兴源的快速成长,服务中心主任李相彬表示,地方政府将继续优化政策与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在“项目为王”的理念下,临港区将全力以赴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项目建设进度。
智能化的浪潮来袭,华兴源将进一步加速推进智能行车系统的升级,加强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智能化,促进钢铁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更是临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的临沂,将因这样的智慧化工厂而更具活力,迎接更美好的明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